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中國電視台(簡稱中視)在「新聞6一下」的節目中,作了於同年三月九日於東京台場Zepp Tokyo所舉辦的「ミクの日感謝祭 39's Giving Day」相關報導,顧名思義,這是場由虛擬偶像初音ミク所辦得演唱會,初音ミク到底是什麼我想就不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觀看wiki上面淺顯易懂的介紹。該報導最讓初音迷及動漫迷(或者說是「ACG」迷)詬病的地方,在於主播沒有好好講出初音ミク的名字,以及報導最後的「現實及虛擬傻傻分不清」的說詞,惹毛了他們,所以這些粉絲就把這篇報導放在YOUTUBE及NICONICO網站,大聲高呼中視做了歧視「ACG」迷的報導,同時也到中視網站去抗議,也逼使主播洪怡惠在自己的BLOG道歉。
由於筆者自己本身也有收藏一些初音ミク的專輯及遊戲,因此雖不敢說自己是個初音的忠實粉絲,但要說自己是個初音ミク的”支持者”我想應該不算過份,因此如真的看到一些關於初音ミク的惡質報導,我想心裡應該也會有塊疙瘩,但在筆者反覆看了這這則新聞二、三次後,頂多是認為這篇報導不太專業,而令人爭議的「傻傻分不清」說詞,在考量到他是篇娛樂報導,而且新聞6一下節目風格本來就是屬於比較輕鬆的類型,所以感覺是比較開玩笑性質的講法,離所謂的惡質還有一段差距,畢竟這報導並沒有扭曲什麼事實…相反的,如果以一般大眾(非粉絲)的觀點來看,我想這是一篇不失公允的報導。
或許有人會出來罵原爆青年說「你放狗屁!」「這明明就是歧視報導」不諱言,以動漫迷、初音迷的觀點來看可能確實如此,但用一般人的角度來看,演唱會就是真人去演唱、表演,就算是對嘴,就算唱的五音不全,但畢竟還是真人在唱,都屬可以接受的範圍(至於事後會不會罵翻天那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相反的,一位不存在於世的電子程式開演唱會這種事,顯然與常理不合,當然帶給人的震撼及不解是相當大的…更不用說並非所有的初音ミク支持者,或是動、漫畫的愛好者,都能全部接受這種事情。
我認為這些批評中視報導的粉絲們應該也很清楚這件事情,那麼他們到底是在不滿什麼?在中視討論區上的第一筆回文,應該就可以很清楚說明這些粉絲的訴求:
「別用你們的觀點來看我們的觀點」
易言之,就是搶回對於初音ミク,或者說是對於日本二次元幻想世界的「詮釋權」,只有粉絲們做的詮釋是最正確的,其他人作的詮釋通通都是邪門異端,所以應予喝斥、排除。換句話說,粉絲們是在發動一場詮釋權的戰爭,如果要用比較極端的例子作說明的話,那我想這樣的行為就像激進的伊斯蘭教徒,放話說要幹掉對於他們先知作異端詮釋的導演或製作人(最近的例子就屬南方公園的14季56話中,因為作了對伊斯蘭教先知的詮釋,所以有教徒放話要殺死製作人,導致動畫只要一談到這位先知的名字,或是做出相關評論,通通以消音處理)。
對於某樣事物的詮釋,當然是有對此研究的人,或是愛好者會做的比較精準,因為他們投入的無數的時間、金錢及心力於其中,當然會比一般人還要瞭解,因此初音ミク的愛好者對初音ミク做的詮釋,理當是最好的,要他人接受這樣的詮釋似乎也有些道理。但他人無法理解,不能接受的時候,以高壓強硬的態度表示「我說了算」,就是比較好的作法嗎?
我承認把初音ミク的粉絲們,或是所有日本二次元幻想世界的愛好者拿來跟偏激的伊斯蘭教教徒相比,是太過了點,畢竟粉絲們在怎麼不滿,也不會放話威脅要殺人,但此種唯我獨尊的態度,忽略了為何大眾不能作同樣理解詮釋的原因—全源自於「不瞭解」這理由…只因他人侵犯到自己心中那塊「聖域」,反倒採取了「抹黑」、「污名化」貶低他人的應對態度,並強調自己對於這塊領域權的優越感,藉此提高地位來壓迫他人,強迫接受自己的詮釋權。這也說明為何只要報章媒體作了對於日本動、漫畫或其他相關的報導,只要有一丁點不正確字眼,就會被粉絲批評,並大聲高呼「社會又在打壓我們ACG眾了」,之後在以「弱勢」團體的身份,以網路言語暴力、多數暴力的方式來謾罵報導者,灌爆相關的所有網站,然後自以為這樣的作法可以提昇大眾們對於「ACG」的觀感及地位,但實際上卻因批判毫無著力點、說服力及漫無目的,反倒讓社會大眾更無好印象,最好的例子就屬07年的「我猜事件」,在此之後社會大眾有比較瞭解涼宮春日嗎?有比較能夠理解輕小說的魅力嗎?對於這些粉絲口中的「ACG」,有多一點尊重嗎?如果有,那我想今天就不會有這次的初音事件了…
諷刺的是,這些人對於「ACG」的理解及詮釋,幾乎全來自於日本方面,甚少人可以清楚告訴大眾,自己喜歡的東西魅力為何,連告訴大眾「好在哪裡」這樣的基本功都沒有,試問社會大眾怎麼能夠理解呢?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在大聲譴責報章媒體之前,為何不先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嘗試與社會大眾對話呢?
嘴巴是長在人身上的,報章媒體只要不涉及誹謗或捏造事實,基本上他們要怎麼報,要怎麼詮釋都是他們的自由,我們這些粉絲無權干涉,更不應以這種網路暴力的手段來叫他們閉嘴,如真的認為說得不對,那麼我們要作的,理應是把自己對於初音ミク或是其他動、漫畫作品的熱情,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告訴社會大眾這個人物、這部作品它好在哪裡,到底多有魅力,以致於我們願意花錢去看一場不尋常的演唱會!或許最後仍是徒勞無功,但惟有如此,才有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