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東周英雄傳

出版社:時報出版

集數:全三集

作者:鄭問

故事簡介

該部作品,主要是在描繪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事蹟。有的可能是捨身取義的俠士、有些可能是憂國憂民的賢臣、有的可能是擁有戰略長才的軍師或者將軍、有的可能是女流之輩、有的可能是暴虐的君王、有的可能是無能的君主、有的可能是流芳百世的思想家……而不管是怎樣的人,他們都用他們的生命寫下了歷史,豐富了整個春秋戰國時代。


作品解析


在進入正式的解析以前,我想可能有人只要一聽到故事是依照史書來發展的,可能就會說:「唉,只會墨守成規,了無新意!」,而逕認為這部漫畫一定很無聊,沒有看頭,所以首先本人就先來說說歷史漫畫的魅力在哪,看能不能改變有這些想法的讀者。


首先要說明的,歷史漫畫描繪的,可能是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因為我想一般人所接觸的歷史,可能僅是皮毛而已,還有很多歷史,是你不知道的,而歷史漫畫可能有時候就會描繪出你不知道的地方,這也是歷史漫畫所具備的魅力之一。


再者,可能有些人對歷史特感興趣,早就知道歷史漫畫所描繪的故事,但這不代表歷史漫畫就失去了它的優勢,因為用「圖」來表示歷史,跟用「字」來表示歷史,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像如有一史書以文字描述說:「某某戰役死傷達三萬、」,你可能沒什麼感覺,因為對你來說,那只是個數字,但是如果把這樣的死傷數字用圖表示出來呢?乖乖,這可不得了了,圖所描繪屍堆如山、血流成河那樣的場景,包你印象深刻!文字描述所無法帶來的感覺,用圖表示可能就相當容易。因此就算你已經知道了這段歷史故事,也並不會減損你閱讀該歷史漫畫的樂趣,這就是歷史漫畫具備的魅力之二。

 


簡單解說歷史漫畫的魅力後。回過頭來看看鄭問這部作品。「東周」除了有上面所講的優點外,還有怎樣的魅力存在?

 

一部好的歷史漫畫,就在於能否把歷史人物的性格深刻的描繪出來,而鄭問老師對於這點相當在行,同時也加進了自己對於該歷史人物的特殊見解,這就是東周這部漫畫,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舉例來說,在東周第二集「龍哭千里 介之推」該段,介之推在晉文公回國順利登基後。卻逃避不接受封賞,他的母親問他:「當年大王一句召喚,你就辛苦追隨了十九年,現眼看就要封賞群臣了,為何反而要逃避呢?」,而介之推回說:「先王九個公子中,就是主公最賢能了,登上王位乃民心所歸,水到渠成之事」「諸臣不知天意,爭據功勞,我不恥他們作為,也不敢居官。」,上面的台詞,大都是史書所記載者,但是接下來的台詞就很精彩了,他母親就問他說:「那你不做官,要做什麼呢?」,介之推沉思一會後,道;「做好一雙能可以穿十九年的草鞋吧!」一句話,就表現出介之推該位人物高風亮節、淡薄名利的個性,相當精彩。而之後介之推表示要去綿山隱居,但這樣作恐怕會連累到他的母親,介之推他的母親就說了:「你能為廉士,我就不能為廉士的母親嗎?」這也是史書所沒有的,同樣也是一句話,就描繪出了介之推的母親也有著跟他兒子一樣高超的性格。鄭問在這段故事中,台詞的安排讓人相當的佩服。

 

而東周第三集「痛哭七夜 申包胥」這段故事,也展現了鄭問高明的編劇手法。申包胥這位楚國大夫,他最有名的事蹟就是痛哭七天七夜懇請秦王出兵,而鄭問就把「哭」這個要素加進申包胥身上。在故事一開始,伍子胥為了逃避楚王的追殺,而剛好遇到申包胥的車隊,當伍子胥將他所遇到的待遇講個申包胥聽後,申包胥竟然就掉淚了!而且還有專門擦眼淚的絲巾!之後伍子胥在與申包胥別離後,過了十九年,因輔佐吳王有成,所以吳王調動大兵攻打楚國,為伍子胥報仇。而為了幫助楚國,申包胥來到了秦國,請求秦王出兵,但秦王不為所動。這時精彩的來了!申包胥開始在宮庭外哭泣,鄭問在這裡先安排一位秦國善哭的嬪妃來陪申包胥哭了四天四夜,結果不敵申包胥,那位嬪妃還說:「他在玩命,我哭不過他!」。


最後哭到第七天後,已經沒有力氣了,眼淚也哭乾了,但是還是繼續的再哭,秦王也此時也喝不下酒了,因為「他的眼淚都到酒裡了」秦王道。鄭問藉由秦王以及嬪妃的話語,再配合申包胥哭得撼天動地的畫面,營造出申包胥憂國憂民,甚至不惜以生命來換取秦王出兵的態度,可看得出他確實是一位賢臣,而秦王最後被他的精神感動,作了一首「無衣詩」以讚揚申包胥的忠誠,並且也陪他一起哭,同時也同意幫助楚國,因此楚國得以解危。

 

申包胥在歷史真的這麼愛哭嗎?我想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鄭問用「哭」刻劃出了申包胥忠貞愛國的人格,並貫徹了整個故事,這樣編排方式也相當的高明巧妙。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東周第二集的「中國兵聖 孫武」,在史書的記載,伍子胥當初是怎麼認識孫武的,並沒有清楚的交代,也就是說,這段歷史是空白的,所以鄭問在故事一開始,就安排了孫武與伍子胥初次會面的場景-是在一個戰場上,孫武在跟伍子胥分析某軍戰敗的理由,伍子胥問他如是該軍將領,會怎麼作?孫武就像伍子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說今天將會起風,伍子胥笑道說:「現在是乾冷的九月,此地哪來的….」,話未講完,果真起風,此時孫武拿火把揮舞,並道:「此時天地風火援軍殺到,敵軍縱有千萬,又何足所懼!」,而腐屍也因烈火焚燒,神經緊繃立或坐了起來!僅幾句短短的台詞,及一頁的畫面,就把孫武身為戰略鬼才的地位表現出來,並也顯現出孫武這人的英雄氣概,讓人不禁嘆道:「太優秀了!」

 

鄭問除了很會用文字、畫面刻劃出歷史人物的性格外,畫面的經營也相當激賞,像東周第三集的「貪財將軍 王翦」,秦王嬴政召集六十萬兵馬整裝待發的場景。鄭問在這裡不但以一整頁呈現六十萬軍隊陣容的浩大,而且細節也絲毫不馬虎,相當的細緻,讓人印象深刻。

 

東周第三集「愛國詩人 屈原」同樣有著相當驚人的畫面表現!當秦軍大破楚軍,誌楚軍死傷高達十萬時,屈原作了「國殤」一辭來弔祭死去的英勇楚國士兵,鄭問大手筆的,在此以兩頁來表現這首楚辭的意境-楚軍的英勇及屈原心中的感慨。鄭問在這裡畫面的表現,已經進入了「藝術」的境界!我只能用「太激賞了!」來表示我心中的震撼、讚美之情。

 

至於這部漫畫在漫畫界上面的地位,以及到底什麼是「英雄」?鄭問在這部漫畫所要表現的精神是什麼?時報出版的編輯部很貼心的,在每集的後面都有相當簡潔的說明。所以我就不再贅述了。就請各位看官看完後面時報編輯部所附的文章,自行去思考吧!

 

誇獎完這部作品後,還是得說說這部漫畫的缺點在哪?

 

首先是歷史考據上的失真,像東周第二集「黃泉相見 穎考叔」裡面有和尚出現的場景,事實上,和尚這職業在春秋時代尚未出現,可能要到漢以後才有出現。

 

而鄭問在很多段故事裡,有呈現出當時人們書寫楷體文的情形,這也不太正確,當時春秋戰國的文字是篆文,所以書寫的,應該是篆文,而不是楷體文,楷體文要到漢以後才會逐漸成為主流。

 

第二是部份歷史人物性格或者特質刻劃不佳,像東周第一集「春秋一霸 齊桓公」裡,對於齊桓公的描述就不夠多,僅三言兩語,反倒是管仲性格的描寫,竟比齊桓公多!造成喧賓奪主的現象產生。如果該篇的主角是管仲的話,我想可能就沒有太大問題了。

 

同樣在第一集裡的「恨吞天下 秦始皇」裡,對秦始皇這個人的性格及特質也是描繪不多,僅說明秦始皇在小時候及長大後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而且所選的歷史橋段也不夠好,導致最後結尾顯得有些唐突,會禳人有:「怎麼結束了」這樣的疑問。不過之後鄭問在「始皇」這部作品中,就補足了在「東周」,對於秦始皇性格描繪不佳的缺點,至於怎麼補足?下次介紹「始皇」時會有詳細說明,在此就不多說了。


小結

 

雖然東周有一些小缺點,但是「瑕不掩瑜」,因為東周本身的實在是太精彩了。鄭問並不只是單純的把史書的東西描繪出來而已,他是將史書融會貫通後,在藉由文字以及圖像的營造,創造出特殊且迷人的「鄭問式史觀」,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東周」這麼愛不釋手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kwaoi 的頭像
    lkwaoi

    文月の手帖

    lkwa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